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与未来” 欧洲人类学暑期工作坊在上外顺利举办

语言与未来小编 语言与未来 2022-05-19


第四届“语言与未来”青年学者工作坊之

欧洲人类学暑期工作坊顺利举办



2019年8月23至26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举办了第四届“语言与未来”青年学者工作坊之欧洲人类学暑期工作坊。工作坊由哈佛大学人类学系Michael Herzfeld教授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余华副研究员共同策划主办,并邀请从事人类学意大利研究的布朗大学博士后邓婷博士与会参加主题讨论。Herzfeld教授指出,这是中国首次举办欧洲人类学工作坊,难得有两位从事欧洲研究的人类学家同时参加,而且其中一位是中国籍学者。

  早期人类学研究往往关注部落岛屿和遥远异域等“不发达”地区,不少学者坚持欧洲精英主义,难以接受欧洲社会成为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欧洲人类学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被学界接受,并于1986年成立了欧洲人类学协会。1994年,Herzfeld教授在哈佛大学组织了一场欧洲人类学研讨会。与会的七位欧洲研究专家分别撰写了对欧洲人类学颇具洞见的文章并集结发表。


  工作坊期间,邓婷博士分享了她在意大利华人咖啡馆里的田野调查经历,反思了研究者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性别、族群、阶级等社会身份相交织的日常政治与文化实践。余华博士分享了自己在英国短期访问期间的经历与社会观察,剖析了威尔士议会大厦的辩论过程中所体现的英国民众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并与Herzfeld教授一起探讨了英国阶级身份的表现与实质之间的反转现象。



  此外,工作坊还就欧洲人类学研究的经典作品中所涉及的新自由主义、社会援助、志愿者组织、欧盟经济组织、移民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工作坊学员积极参与互动,阅读分享与提问环节令工作坊更为精彩。

  最后,Herzfeld教授与余华博士为学员颁发了工作坊参与证书。此次工作坊节奏紧凑,收获满满,完满落幕。


往期阅读:

语你读书 | 张蔚磊:大学英语教改转型时期的政策研究(转发参与免费赠书活动)

学者观点|赵双花:爱沙尼亚的语言状况及语言政策

学者观点|张炜炜 :概念隐喻、转喻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方法探讨

学术工坊|The Fourth “Language and Future” Summer Workshop

学术工坊|The Fourth “Language and Future” Summer Workshop(二号通知)

机构动态 |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与未来”团队入选2019年全国“推普脱贫攻坚”暑期实践专项实践队

现场快报 | 《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今日在京发布

机构动态|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参加2019年度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工作会议

学者观点|赵蓉晖,周明朗,高雪松:中国双语教育的话语空间(SSCI)

图文供稿 | 余华

美编、编审 | 赵耀


The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按给你身边的朋友

喜欢本文就点赞/转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