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志华:“挂”以致用

实事求是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2024-04-23

  编者按

       2022 年,金融学院按照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分行的战略合作协议,分两批选派陈思翀教授、肖春海副教授、董志华副教授和卢建新教授、白小滢副教授到后者挂职,还举办了全院师生参加的挂职总结报告大会。5 位老师在大会上分享了挂职体会与收获,对在场师生产生了很强的启发性影响。本报将分批刊发他们的挂职体会文章。金融学院选派教师赴实际部门挂职的做法,既是对中南大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办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教学科研力戒“脱实向虚”的努力和倡导。

       众所周知,中南大是一所由党创办、诞生于烽火之中、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培养人才的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学校。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南大的鲜明办学品格和底色;坚信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真理,是中南大的基本学风。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作为深研经学和《文心雕龙》的专家转而致力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研究,从继承汉学家法、校勘考释,转而编写贡献于民众教育的深入浅出的读物,写出《大丈夫》和《中国通史简编》,其治学思想与党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汇聚于中原大学,奠定了中南大办学的思想根基。早在中原大学和湖北大学时期,学校就开办过劳动工厂、农场、实习银行,让师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书本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历史上的工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等,课程设置包括足量的生产实践、实习课程;法科教育一直保持模拟法庭教育和专业实习;近年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兴起等等,都令一代代学生受益匪浅,为我校人才培养赢得“上手快能力强”的声誉,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实践导向办学风格,指引了毕业生不仅自觉还有能力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师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是 75 年来中南大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为国家培养一代代卓越建设人才的宝贵经验。我们应当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发扬光大,确保人才培养继续保持高质量。

        应该说,中南大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有高度共识的。一代代教师多年来秉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深入工厂、农村、企业、银行、街道、社区等一线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取得切合实际的学术成果,为地方和国家贡献了真知灼见,并将优良学风向一届届学生传递下去。学校和学院对鼓励支持教师到基层一线单位挂职锻炼、调研学习也有制度性的安排。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存在“脱实向虚”的迹象。高校教学科研当中的“脱实向虚”,指的是教学科研内容脱离实际脱离实践,既不来源于实际实践,也无法解释实际实践,更谈不上应用于实际实践工作;存在理论与实际实践“两张皮”现象,存在教学科研“空对空现象”。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学科研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稍有放松就容易滋生闭门造车、本本主义等情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力戒“脱实向虚”。

       高校教师以教学科研成为志业,专门从事学术生产职业,要自觉克服脱离实践、轻视实践的“异化”倾向,保持从实践到认识的基本逻辑。正确的知识既要从前人的书本中获得,更要从不断变化的实践中来,才能形成学术创新,既解决理论问题,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也能让广大学生和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范文澜老校长以及中南大一代代为人民做学问的名师贤哲的治学经验证明,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故作高深,远离大众,而是在为大众服务、为实践服务中产生思想伟力,真正成其为学问。

       金融学院利用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分行战略合作的机会,选派教师到银行去挂职,就是发扬中南大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为青年教师补上实践一课,很有效果,大有裨益,各方共赢。国家向来十分重视产教融合,近年来也作出制度安排,学校一直与实践行业部门保持合作,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广大教师继承发扬中南大的优良传统,要充分利用宝贵的内外部资源条件,积极参与有关合作,力戒教学科研“脱实向虚”的倾向,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走出象牙塔,不断补充实践知识,弥补实践环节不足,回到象牙塔,丰富教学科研内容,做出人民需要的学问,培养人民需要的人才,创造中南大教育事业更新更大的辉煌。

“挂”以致用

董志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22年3月的第一天,怀着几分激动与好奇,我走进了位于汉口建设大道金融街的建行大楼,开启了为期六个月的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挂职之旅。这是继在崇阳县人民政府挂职后,我的职业生涯中又一段非常特别地工作体验,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到国有大型银行的内部运作流程与发展动向,并能够亲自参与一线的金融科技工作,不仅拓展了我的宏观金融行业视野,而且提升了自己的金融数据分析能力,对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国有大行的初期印象:规模大、业务广、站位高

初到建行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大”。三十多层的建行大楼中分布着34个二级部门,建行在湖北省有27个二级行、580多个网点。建行在湖北省有超过2800万个人客户,即每2个湖北人中就有1个曾在建行办理过业务。在流量为王的今天,建行全国超过7亿的客户群体绝对是一座有待挖掘的价值金矿。

第二个印象就是“业务广”。作为技术支持部门,金融科技部要与各个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打交道,这让我有机会看到了建行的组织架构与业务全貌。管理条线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以及审计分部,业务条线主要分为对公与对私。让我较为吃惊的是各个业务子条线划分之精细。例如,同样是个人贷款业务,根据贷款的性质与渠道不同,房贷、消费贷、经营贷与信用卡归属在不同的业务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部门经营的专业性,但也同时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经营带来了阻碍。

第三个印象就是“站位高”。在挂职期间,有机会参加了各级别的会议,发现建行各级领导都有着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执行力,坚决将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业务工作的指导。特别是田国立董事长提到:“中国的银行与西方银行的差别在于,西方是以股东利益为中心,而我们是以人民为中心”,让我印象深刻。从对实际业务的观察来看,建行在乡村振兴、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新市民金融服务等国家重大事项中都是一马当先,笃行不怠,充分体现出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数字化经营深度观察:场景、数据与业务

我所在的金融科技部,除了负责传统的信息系统软硬件支持、项目研发、网络安全等业务外,还涵盖数据管理与数字化经营管理等业务。结合我的专业背景,我将挂职工作重心放在了数字化经营管理。虽然在挂职之前也阅读过一些商业银行数字化的文章与书籍,但总感觉数字化是虚无缥缈的,认为无非就是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直到亲身入局后才认识到商业银行数字转型的重要性,以“数据+技术”双轮驱动的数字化经营正在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行的数字化经营实践中,我认为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场景”,建行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通过技术输出,在为政府G端或企业B端赋能的同时,在非金融的场景中获得触达用户的机会。例如,建行通过为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建设“湖北数字农经网”,触达到大量的企业与个人客户。此外,线下的银行网点提供多类非金融业务,这也都是为了从非金融场景中获得金融业务的机会。二是“数据”,在触达后就有机会获取到客户的数据,特别是一些高频的行为数据。例如,挂职期间我就参与了建行与湖北联通的数据合作,通过隐私计算和联邦建模,建行能够利用手机客户的位置信息、通信信息、app使用信息获得更为精准的客户画像。三是“业务”,更多、更全的客户信息数据为下一步开展精准营销与智能风控提供了有力支持。建行湖北省分行已经成立了直营团队,打破原有部门条线分割,完全采用线上数字化经营的模式,充分挖掘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例如,一家企业的对公存款和企业主的私人银行业务可能是通过同一个客户经理来对接的,不再分对公和对私。这样的做法体现出了数字化经营的精准高效,但势必也会影响到建行传统的部门业务格局,触碰到较多人的利益。在我看来,如何做好业务条线改革与利益分配,将会是建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痛点。

半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虽然每天十几公里的路途奔波,但每天都能接触新的事物、认识新的朋友、学习新的知识,总是让人兴奋与满足的。我所在的金科部的领导和同事大多是技术背景,他们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责任感让我由衷佩服、深受感染。整个金科部的工作氛围是勤勉与低调的,在金科部的工作经历让我自己的心性得到了沉淀。在挂职期间,我参与了湖北省建行首届“数智星”大数据建模大赛的组织并担任培训教师、申办建行创新马拉松大赛等重要工作,撰写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全行大数据应用能力》调查报告,虽然贡献不多,但深感荣幸。回学校后,我结合挂职工作,撰写了1份金融专硕教学案例,制作了2节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专题课程,能够“挂”以致用,在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这正是挂职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董志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路易斯安娜大学拉斐特分校数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保险经济学、家庭金融。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软科学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在《Quart. Appl. Math.》、《宏观经济研究》、《江汉论坛》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曾任保险系副主任,曾先后挂职于崇阳县人民政府和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科技部。


相关阅读:

白小滢:走出象牙塔应是为了更好地回到象牙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