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 以案说教】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大学物理学B》课程思政案例(1)

狮子山下问教问学 狮子山下问教问学 2023-01-05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B

学时:40

学分:2.5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

授课对象:一、二年级农科专业本科生

课程负责人:陈建军

课程组成员:刘泉、沈环、丁驰竹、后德家、刘宁亮、桂容、邓海游、雷红伟


01案例主题

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02结合章节

第一讲 绪论

03案例意义

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意义重大,其中需要物理技术支撑,可见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04案例描述

(1)背景介绍:月球背面是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一面。月球背面的第一张影像由苏联的月球 3 号太空船在 1959 年拍摄,而人类直到 1968 年的阿波罗 8 号任务环绕月球时,才直接用眼睛看见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击坑,如太阳系第二大的撞击坑,南极的南极 - 艾特肯盆地,而平坦的月海则相对较少。在月球背面,来自地球的电波干扰会被遮蔽,因而有学者建议在月球背面安置一架大功率电波望远镜。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是天文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


(2)中国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2019 年 1 月 11 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 C 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新华社发(中国国家航天局 供图)

图1 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


(3)月球背面软着陆技术难点分析:嫦娥四号月球背着陆的难度极大。首先是着陆区地形起伏非常大,最多达到了 6 000 米,其次是对于着陆区并没有精确的地形成像作为参考,再次是和地面通信必须经过鹊桥卫星中转,延时长达约 60 秒,因此着陆器必须自主完成降落。


据悉,嫦娥四号的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02 所研制,负责嫦娥四号奔月、环月、落月全过程的控制,尤其是近月制动和落月,必须一次成功。


从距离月球背面 15 千米启动发动机减速,到距离月球背面 8 千米改为垂直下降,


再到最后距离月球背面 100 米悬停并缓缓降落,整个着陆过程耗时约 10 分钟。

05案例反思

(1)案例实施的优点:我国实现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学生感到特别自豪,认识到祖国技术的强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爱国情怀,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实施的不足:学生对月球背面软着陆技术难点理解得不是太透彻,今后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演示月球背面软着陆动画并显示物理原理。

06育人效果与反馈

该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到高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掌握高端技术的优越感, 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撰稿人 |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

当班编辑 | 郑泽旋

责任编辑 | 孙倩茹 木夕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