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之优秀课程|《概念物理I》:“实事求是”,探索科学类通识课程思政之“魂”

本科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2023-01-05

编者按

为增强课程思政育人合力,加强课程思政经验共享,我们将持续推出课程思政之优秀课程案例、聚焦建设动态、特色项目展示等模块。本期为大家呈现的是入选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新华网“新华思政”版块展播、由理学院物理系张威教授及其教学团队讲授的自然科学类通识核心课《概念物理I》。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

张威教授



通识教育是一流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连接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桥梁,也是“育人”和“传道”的关键节点。为落实学校“思想引领、通专结合、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2018年,学校全面升级通识教育课程,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打造通识教育金课。同时,强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全面贯穿通识核心课程建设。《概念物理I》是第一批开设的科学类通识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教学团队于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首次授课,目前已开课8学期(含本学期),20个教学班,选课1215人次,教学视频通过B站、斗鱼等平台直播,累计播放10万余次。


通过多年课程建设实践,《概念物理I》教学团队逐步摸索总结出了一条行之有效且极具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包括“铸魂—遴选—构建—方法”等几个步骤:

01

第一步,明确育人目标、铸造课程之魂。

传统的物理学通识课程体系“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多为科普性质的知识讲授。在这个体系上嵌入课程思政元素,很容易造成“如盐在沙”的效果,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格格不入,互相妨碍。《概念物理I》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抓手和核心要素,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出发,以“实事求是”铸造课程之魂,明确育人目标。

02

第二步,凝练核心价值、遴选教学内容。

在“实事求是”总体精神的统领之下,《概念物理I》凝练出课程应该传递的核心价值,包括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论,以及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等。从核心价值出发,精心遴选教学内容。例如,课程细致讲述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之间辨析的历史过程,强调实验和观测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03

第三步,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概念物理I》精心设计,构建知识体系,全部教学内容以两个核心科学问题牵引:天体运行的规律是什么?如何造出完美的热机?这两个问题分别和经典力学和热力学统计物理的主要内容相对应,并分别由人类最本原的好奇心和工程技术的需求所驱动,非常具有代表性。此外,还分别和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等学科前沿,以及核能的利用与开发、清洁能源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相关联,可以做丰富的拓展。

04

第四步,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完美呈现。

为解决通识课学生人数较多、选课时间有限、实验技能不足的问题,课程开发了一系列增强现实(AR)的虚拟仿真实验。此外,课程还安排了课外考察,并设计了一系列演示实验和学生利用自制器材完成的实体实验。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实践实验相结合、实体实验与虚仿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紧密融合。


《概念课程I》课程让学生跳出以往传统的物理学学习方式,不仅仅关注最终的结论,而把注意力放在科学家得到正确结论的过程。通过介绍经典实验的设计、实施、解释和思辨过程,培养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塑造实事求是的核心价值观,有效做到了课程思政教育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真正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新华网“新华思政”版块《概念物理I》课程教学设计、微课、相关资料以及授课教师介绍。

相关链接:

文科物理还可以这样上!
https://news.ruc.edu.cn/archives/285437

文案 | 教务处本培办

编辑 |大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