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 | 重点建设课程——《政治学原理》

课程思政示范课

重点建设课程

《政治学原理》

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庞金友



《政治学原理》自2019年12月获批中国政法大学课程思政重点建设示范课程以来,依据专业培养基本目标和课程建设中心任务,在确保课程内容专业性、知识体系完整性和教学过程规范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加大了思政元素融入的力度和幅度,推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2020年6月,本门课程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01

进一步明确课程性质和目标

庞金友老师在进行课堂讲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现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政治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政治思维和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任务、“新文科”建设理念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本课程将建设目标逐渐转向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系统讲授现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比较完整的现代政治学科知识体系。

第二,强化政治学方法论的学习,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

第三,突出中国政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紧密关注政治实践,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设置课程内容重点关注如下四大关键问题:

一是重点解释政治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借助基本理论的阐述,详细介绍政治关系、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内容、特征和历史发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容量。

二是重点分析政治及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阐释人们对于政治的理性认识和最高层次的思辩,从深层次把握政治发展的规律和原则,培养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

三是重点挖掘影响政治发展变化的核心因素,如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历史影响、宗教传统、民族文化等对政治的制约和推动作用,在整体和比较的视角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和政治素养。

四是重点结合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具体国情,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准确理解西方政治文化、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指导作用。

02

进一步确立课程德育目标


庞金友老师在做时事点评


本课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本课程始终坚持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本课程始终坚持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学将知识、思想和思政合理融合,教师将学业导师、思想导师和人生导师的有序结合,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03

进一步加大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力度


受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文化的宏观把握,也缺乏对西方现代政治思想与文化的直观感受,这就需要将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导向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导向有机结合,要将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阐释与分析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有机结合,强调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主性与独特性,突出中国道路与中国发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课堂讨论后的合影


此外,本课程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去阐述政治学基本原理的内容和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政治原理对时代问题的思考与回应。在讲解每一个基本概念和理论时,都要结合历史或现实中的政治事件,具体分析社会、经济、宗教、文化等与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关系。尤其注重围绕影响百年中国的核心概念,比较详细地阐述这些核心概念在中西特定历史背景下和特定语境下的涵义和历史演变过程,从而科学地吸取西方政治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避免盲目地照搬照抄。


04

系统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同学们课堂讨论后的小组展示


本课程始终强调以问题意识为逻辑线索,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和系统理论的直观了解。以现实议题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式教学,探讨重大历史和政治事件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因素。以专题研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加入课堂。在加深理论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增深家国情怀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力、理解力和思维力,本课程策划了“闻道阅读”计划,由教学团队成员亲自撰写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书目的导读,整理相关拓展阅读材料,开展小型读书会和读书报告竞赛活动,供学生阅读、参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先后阅读了《君主论》《政府论》《社会契约论》《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每个学生撰写并提交5篇近2万多字的读书报告,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探讨、阅读分享、报告评优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参与动力。同时。为弥补政治学基础知识的丰富性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性的矛盾,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邀请北京市和外地高校的专家学者开设“政治学前沿专题讲座”,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推出一系列将思想性、前沿性和思政性有机结合的课堂内容。


庞金友老师在进行课堂讲解


从一年的建设工作来看,本课程还存在若干不足与缺陷,如缺乏标志性教材、前沿讲座数量不多、教学互动的时间分配不足、学生学习的热情动员不够等问题。这些不足将在未来的建设工作中重点解决,为建设好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