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分享丨优秀校长迈向教育家型校长的三条路径

冯元民 笃行教育大讲坛 2022-07-15

我心目中的教育家型校长,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四点素质:首先,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思想,心怀天下,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恪守道德;其次,教育家型校长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既要有时代意识,又要自觉尊重历史、感恩历史、传承历史,能从历史中找到规律,能从历史中发掘传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的教育;再次,教育家型校长应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有着以生为本的理念,自觉践行办学规律,不断践行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价值追求;另外,教育家型校长还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不计名利得失,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如此,就有了一种可持续的、强有力的内在力量。


我始终认为,教育家型校长一定不是培训出来的,而应该是从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产生出来的。但是多年从事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培养路径正确了,也确实能为早出、出好教育家型校长提供专业的服务。那么,优秀校长在迈向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能够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唯有坚持理论、实践双轨并进,课程、平台深度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训引领,唤醒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渴望”


1.榜样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引领能让优秀校长领略大家风采,感受大家情怀,感悟大家成长之路,看到自身差距,激发内在驱动力。这里的大家,我觉得不一定拘泥于教育行业,而应该广泛涉猎,涉及各行各业的优秀群体。操作中,可采取事迹报告、专家讲座、跟岗学习、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


2.专家指导。培训中,专家的专业引领与指导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专家指导能让校长从战略高度把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准确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增强教育改革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校长确认自己办学理念的学术价值。因此,培训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校长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尽可能的遴选一些相关教育专家组成专门导师组,通过与校长结对、全程跟踪指导、专家会诊、项目推进、对话交流、课题研究等各个环节,帮助校长梳理办学理念的内在逻辑,明晰其外在的边界,以进一步提升其学术性。


3.读书研习。以读书打“底气”,以学习厚“修养”。除一般常规的理论、实践课程外,我觉得还应该着重加强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家思想,“依法治教”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教育发展历程、走向国际化的未来中国基础教育,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互联网与全球一体化,未来经济形态与人才需求等课程的研习。这类课程,貌似与教育关系不大,但实际都是做教育、办学校的人素质养成之必需,多方汲取,养气养神,对完善学校教育、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裨益莫大。读书过程中,我觉得不能就读而读,泛泛而读,而是倡导既要读,又要思,还得讲,使之充分入脑入心,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二、教育实践,历练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潜能”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校长也好,教育家也罢,其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最终必须能回到学校实践中,只有对办学实践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才能称得上具有真正的价值。我觉得实践不应是单一的实践,而应该是多层、全方位的实践,成效才大,其中,以下三重实践应该重点加强:


1.示范基地实践。已经成为教育家的校长所在的学校,或是国内外非常知名、优秀的学校,其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已臻于成熟,遴选这样的学校作为培养未来教育家型校长的示范性实践基地,采取跟岗实践、挂职锻炼、影子校长等形式,让培养对象深入其中,体验求知,吸收精华。


2.在职学校实践。校长自己所在的学校,是自己工作的大本营,是自己的“自留地”。校长的固有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示范基地实践获得的经验、反思,都要再回到本校,反复践行修正,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创新、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教育特色与理论。


3.帮扶学校实践。作为教育家型校长,不只要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更要有指导能力,没有指导能力,其思想和智慧就不会被传播,就不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认为,还应为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确定一定数量的薄弱校,作为他们的帮扶实践基地,通过对这些薄弱学校进行辅助和指导,一方面能够对自己办学思想进行验证、修正,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指导能力,提升他们的信心。


当然,在这些实践过程中,还要辅助采取专题汇报、答辩等方式,锻炼培养对象演讲能力的同时,由专家、导师和他一起再行打磨,帮助其最终确定办学理念与思想,并以论坛、讲座的形式,进一步检验与传播他的办学智慧。


三、反思感悟,凝练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型校长的“理念”


如果说,培训和实践是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外在因素,那么反思感悟就是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内生催化剂。我认为,反思感悟的目的,就是指导、帮助校长通过对自身工作的批判性思考,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增强改革和发展学校工作的行动能力。在反思过程中,校长可以通过对自己管理学校的实际做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展示和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促进反思感悟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在专题讲座中有目的地引导校长反思、组织校长通过系统总结、交流经验或著书立说进行反思、组织校长就学校管理问题进行陈述、答辩反思,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最有效的,应该还是要求校长针对学校工作的某个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并撰写专题论文,然后再进行答辩。另外,反思感悟的形式也很多,如校长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式的合作反思、群体性反思等等。总之,通过反思感悟,校长对学校管理问题的认识能够得以深化,知识基础得到扩展,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凝炼和完善。当然,因为凝炼理念是一个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就意味着除了校长个体要积极深刻的进行反思,更需要加强同伴互助式的互动环节及专家引领式的指导,这样可以加速校长逼近教育真理、洞察教育真谛的步伐,从而进一步清晰自身独特的教育理念。

申明: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 笃行教育历届德育专题研修回顾

●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印发

● 论教师“双核要素”中的信息素养

● 张来斌:重教学强科研不矛盾

● 班主任必看!开启班主任个性化培训新时代

● 转存学习!“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全文来了

● 笃行教育定制课程&系统化课程

● 【英语教研】妙用心理学,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 精彩回顾丨济南教研专题活动圆满收官!

 以全科理念培养一流小学教师

 校长关注丨课堂,校长领导力发力点

扫码报名

了解更多基础教育线下会议

笃行教育大讲坛

关注教师成长

启迪教师智慧

笃行教育研究院

直播课程

在线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线下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