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理工大学丨线下一流课程《船舶管理》

※ 线下一流课程

《船舶管理》


01

课程简介


《船舶管理》是轮机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高级船员职务晋升考试的必考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提高学生的船舶管理能力。课程核心内容包括让人员、机器、船舶更安全,让海洋环境更清洁,加强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了解海上安全监督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熟悉船舶人员管理、机舱资源及管理理念,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掌握海洋安全与环保知识,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应对船舶轮机紧急状况的知识和能力及现代轮机管理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能胜任船舶轮机操纵与维护,监修与监造、检验与管理等岗位。


02

团队简介


《船舶管理》教学团队是我校《轮机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骨干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建成为一支职称、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目前团队成员中有精品课程教学名师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有博士学位的2人、研究生学位的7人;有海船轮机长证书的3人、海船大管轮证书的2人、海船三管轮证书的1人;长期从事《船舶管理》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3人;授课、实践教学、辅导答疑、机舱资源管理评估教师共9人,老、中、青结合,师生比例为1:35。目前的教师配置能较好地满足“理论—辅导—实践”这一完整教学过程的需要。


03

课程特色


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教学模式的转变,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对教学的参与度,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内涵并不断丰富与更新,体现课程前沿性与时代性。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来设计教学活动,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有机融合。
教学组织:以班级授课为基础,再拓展到线下、线上教学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相结合;强化师生和生生互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实施日常化。


04

创新成果


1. 构建了我校轮机工程专业《船舶管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
从教材、教案到教研、教改,再从教学、考核方法到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团队建设等全方位创建或改进,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应用于教学,建立了完整的《船舶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
2. 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与考评模式
进行了多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点有:依据课程目标及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创建“导学-督学-促学-自学”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采用“微助教”辅助教学,加强随堂测验和教学管理;树立了基于素质教育、重在“能力培养”的现代考核观念,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05

应用示范


1. 校内推广应用效果
自《船舶管理》2016年获首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设并获批的校级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增加。近几年共申报完成多个省、校级教研项目,进行多次课程教改并获首届武汉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0年,《船舶管理》课程教材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船舶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成果为学院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 校外推广应用效果
目前全国航海教育本科院校中,只有我校《船舶管理》是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已被航海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优质航海类在线课程向各航海院校和航海教育培训机构推广,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推动了其他院校相关课程的建设。


06

建设计划


作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伴随着金课的五年持续建设期,团队将在现有课程思政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反思,克服不足,继续强化《船舶管理》课程的思政教学建设与实践:一是不断提升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加强课程团队老师的合作及争取思政课老师的指导、争取在今后两年录制较为完整的课程思政微课视频。二是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成为课程思政先进团队,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是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与维护,丰富教学资源,辅教、辅学功能,提高课程网络资源利用率,继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