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中医药大学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

编者按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本文汇总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医学伦理学》教学案例,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程、文化素质课程、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也就是课程思政协同共进,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着眼于在医学伦理理念培育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致力于立德铸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合格人才。

一、案例综述

1.课程名称:《医学伦理学》

2.结合章节: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美德论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医学美德的概念。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课堂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通过对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结果的肯定,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同、职业认同,提升学习兴趣。

4.思政育人目标: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美德论教学之中,塑造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树立浩然正气,坚定中医自信,坚守中医信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案例意义: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历史重任,医学伦理学对医学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6.案例描述: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二、案例解析

1.思路与理念

为了更好地实现医学伦理学教书育人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本教学团队研究以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为依托,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医学伦理学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教学方式的设计,再到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考核方式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的元素。针对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医学伦理教育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大考。结合抗疫实践、科学施策、不断提高理论意义和实践水平,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及资料。

2.设计与实施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着力点在于:

①贴近亲近教学主体。以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理论“价值引领”同步提升为目标,凸显思政课程立德树人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牢记医学初心,践行医者仁心,彰显家国情怀。  

②深耕细作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思政资源,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课程培育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功能。

③同向同频教学实践。在思政视域下对医学伦理学进行课程设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医学伦理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和“医学伦理实践与思政实践双向贯通”的培养路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在讲授《医学伦理学》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三节“美德论”时,医学伦理学教学团队把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融入到教学之中,组织同学们结合我校援鄂医疗队“90”后队员张翼伟和张思琪的事迹,在课堂上开展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用责任担当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的学习讨论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及资料。



3.实效与经验

①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在掌上金课平台上,同学们争相为身处一线的同辈人点赞,更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感到自豪。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回信精神,深切感受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更加懂得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不忘医学初心,谨记“救死扶伤”的入职誓言,用责任担当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争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及资料。



②躬身实践升华职业信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不拘泥于课堂理论教学,还积极引领学生从课堂走进社会,从书本知识走向实际应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学医为民、救死扶伤、回报社会的远大理想。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及资料。

医学伦理学教学团队组织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临床医学)等联合举办的“抗疫与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改革暨课程思政建设”线上研讨会。研讨会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中的生动实践,深入挖掘抗“疫”实践中彰显出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等,探讨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引导青年学生践行医者仁心,彰显家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人生理想之中。


 三、案例反思

1.创新之处

整个讲授过程中,穿插了学生的自主讨论,突出以下特点:

①实现情感目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增进了教学双方的情感融合和相互认同。教师将自己对职业的认同和热情传递给学生,加强学生对中医的认同感;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也会使感受到教师自己的价值实现。

②运用PBL教学模式。在授课前通过班级掌上金课、学习通向学生发布问题,授课过程中以问题形式进行讨论,或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后讨论,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③资源共享。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使用符合学生信息传播特点的最新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渠道,使信息交流的范围更大,展示效率更高。课堂讲授以外,在校大学生普遍掌握的新的信息沟通渠道(如QQ、微信、微博、在线学习平台等),均能增加课堂内外的互动,而微课、慕课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能更好能填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及资料。

2.下一步改进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因此,突出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意义重大。医学伦理学是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刻和最直接的交叉学科,是生命科学技术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策略与立法的基础,具有实践性、跨文化性和全球性。本课程旨在研究各个时代的医德关系和医德现象,揭示医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研究医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力图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现实问题,尝试对现代医疗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令人费解的道德难题加以探讨,并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归纳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回答现代医疗实践和医学发展中提出的伦理难题,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医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一名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


来源丨成都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2年高等教育课程目录

时间

地点

课程名称

持续更新

线上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专题指导班(线上)

2月24-27日

线上

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修班

3月11-14日

南昌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自评报告撰写专题研修班

3月25-28日

贵阳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2022年申请书与自评报告撰写实战班

扫码报名

笃行教育

精品课程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