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大学丨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展示

编者按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打造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真正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落细见成效的标杆举措,也是全力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关键一环。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推广分享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验,示范带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本文整理汇总了广州大学 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 线上一流课程

《动态几何》

01

课程简介

在计算机屏幕上作出的几何图形,如果在变化和运动中能保持其几何关系不变,就叫做动态几何图形。有关动态几何图形的理论和应用的学科,就是动态几何。

本课程以课程团队自主研发的动态几何软件——超级画板为工具平台,利用动画、跟踪、轨迹、测量、变换、迭代、编程、运算、推理等功能,通过丰富的动态几何案例,动态呈现了中小学数学及大学数学中涉及平面几何、代数运算、解析几何、函数图像、概率统计、立体几何、算法编程等经典知识内容,突出了智能作图、逻辑动画、几何变换、动态测量、自动推理等模块的操作演示,让数学变得更直观、更有趣。

本课程适合对动态数学及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感兴趣的各专业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特别适合于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或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和中小学数学教师。

图片:课程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应用

02

课程负责人

张景中,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广州大学计算科技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兼任广东省数学教育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教育数学协会(IAEM)理事长、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计算机应用》主编等职务,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第一届中国教育数学学会理事长。是国内外著名的机器证明、教育数学、教育信息技术领域专家,是教育数学学科的创立者,对几何定理可读机器证明、教育数学、距离几何及动力系统、教育信息技术学等学科领域以及数学科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果显著。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特等奖等。曾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建国以来贡献突出的科普作家、中国儿童出版社十大金作家之一、广东资深科普作家、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等荣誉称号。

03

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张景中院士团队历经十多年教学实践探索积累的成果。

本课程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动态几何工具平台——超级画板,其功能强大,能够满足数学教学过程中如“写、画、测、变、编、演、推、算”等各种需求,成为师生日常学习的工具、课件制作的平台、实验探索的环境、创新思维的触媒以及艺术欣赏的园地。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动态几何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都有积极的影响。学了动态几何,进可以从事有关的学术研究,退可以具备一项有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动态几何可深可浅,小学生可以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而玩得津津有味,博士生可以从其中找到挑战性的课题而孜孜以求。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具备了动态几何的知识和技能,本来就要做的事,可以做得更快更容易,有些过去想到而做不到的事情,可以轻松实现,还能创造出过去可能想不到或不敢想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对于社会学习者来说,动态几何让人兴味浓厚,使人进入后乐此不疲。

本课程采用“技术思考-数学思考-技术实现思考”的任务驱动模式,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多维思考的能力,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新知识,还能学习到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去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者观察和洞悉能力、发问和质疑能力、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张景中院士亲自规划编排,教学案例及教学资源由张景中院士亲自选定并亲手制作,课程由张景中院士全程讲授。课程自2018年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有近8000人修读。
图片: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应用


※ 线下一流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

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核心课,主要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冰心、老舍、曹禺、巴金、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如《阿Q正传》《雷雨》《骆驼祥子》《围城》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概貌和基本特征,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课程2014年被评为广州大学优质课、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2018年被评为广州大学通识核心课、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02

课程负责人

哈迎飞,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本科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副主任委员(2015),广东省“文学与戏剧艺术”教学团队、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等3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教材2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人文教育与艺术鉴赏》)、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2018年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校互联网+中华经典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03

课程特色

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本课程主要采用“经典阅读——感性体验——理性领悟——人生浸润——价值认同”的渐进式教学方式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与学生独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与立场三个维度组织课堂教学和课下阅读,着力提升学生在互联互通的世界直面人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的协调发展。围绕“阅读与人生”,本课程构建了“文学+人生”的双核教学模式,通过联通课内和课外、线上与线下,建构参与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的实体课堂,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挥文学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独特优势,在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方面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且可推广的途径。  
图片: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

※ 线下一流课程

《环境学概论》

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地理学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和主干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课程通过“人类的生存环境”、“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破坏”、“全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法治”、“环境管理”及“环境伦理观”等10章内容的讲授,提高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成为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本课程开设历史悠久,自1978年以来一直作为地理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而开设。1998年被评为省重点课程;2014年被评为广州大学“优质课程”。

02

课程负责人

林媚珍,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广东省教学名师。198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33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教学改革项目、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省教学团队建设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项;主编出版高校教材2本、中学生态环境教育教材4本,在《高等理科教育》等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15篇。主讲《环境学概论》课程被评为“学校优质课程”。先后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获广州大学本科教学优秀一等奖3次。

03

课程特色

一、多学科知识交叉,深度融合。课程内容涉及地理、环境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系统阐述当前环境科学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揭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与机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科研反哺教学,体现时效高阶。国内外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以及老师的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环境问题及其影响机理,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体现时效性高阶性。
三、多样化教法混合,目标有效达成。采用“课堂+项目”研究型教学模式,多样化教法混合,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有效达成培养目标。
图片:小组讨论与学生展示

※ 线下一流课程

《咨询心理学》

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方向的核心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引领、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思想,采用“PROBE五步探究教学法”,注重把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之中,强调“知识+技能”、“课程+思政”、“课前预习+课后阅读”、“长作业+短作业”等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研究心理健康和进行心理咨询的专业能力,提升了课程学习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促进了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课程团队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重构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增加了心理咨询的基本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及影响因素、团体心理咨询等内容,还融入了主讲人和课程团队成员长期以来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积极人格、自我意识、循证实践等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对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前沿知识。

02

课程负责人

聂衍刚,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主持和承担了广东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项目和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等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广东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曾获得第四届、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励。主编教材和专著有《学校心理辅导》、《青少年自我意识探析》、《青少年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现担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情绪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及指导中心副主任等。

03

课程特色

本课程主要特色体现在“三个强调”、“三个注重”、“三个结合”和PROBE五步“探究式教学法”。“三个强调”,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性学习为手段、以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三个注重”,即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和咨询伦理教育、注重把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渗透到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研活动;“三个结合”,即把咨询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把咨询方法掌握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把课堂研讨学习与课外自主探究相结合;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五步探究教学法”,即Problem(问题提出)、Research learning(探究学习)、Open communicate(开放交流)、Best lecture(最佳讲授)、Expand(课后拓展)。本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同时重视课程思政、教书育人以及积极价值导向。


※ 线下一流课程

《水质工程学Ⅰ》

01

课程简介

“水质工程学Ⅰ”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和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以给水处理为主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水的性质、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等概念,较扎实地掌握给水净化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给水处理工艺过程及处理原理,掌握工艺过程与城市水厂的设计计算方法、技术规范,了解给水处理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及发展趋势,能够选择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方案,并能进行方案优化比选,培养学生具备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图片: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开展教学

02

课程负责人

荣宏伟,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广州大学教学名师,教育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设点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项目1项、广东省教改项目3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水质工程学”负责人、广东省“水处理混凝过程虚拟仿真实验”负责人。成果奖励: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获广州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1项。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高校科技创新优秀奖2项,全国泵与泵站知识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03

课程特色

在遵循新工科建设目标和“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前提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结合地域特点,建立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破“教”与“学”的束缚,实现课堂学生主体的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束缚,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技能实训与知识讲解的一体化教学。构建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水质工程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处理混凝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城市自来水厂仿真系统”),并编写了国内本课程首部数字化教材《水质工程学数字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突破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的束缚,实现课内听讲与课外网上预习、练习的高效互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图片:使用雨课堂、智慧教室开展教学


※ 线下一流课程

《冷藏运输技术与管理》

01

课程简介

课程负责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中南大学(原长沙铁道学院)讲授,自2013年起在广州大学正式开设,同时在2013年和2017年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冷藏运输原理、冷链物流)。课程团队均由具有冷链物流教学与科研基础的成员组成。本课程作为广州大学物流专业的特色方向-智慧冷链物流的特色课程,一直得到学生的追捧。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冷藏运输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冷藏运输技术设备的知识和相关的应用能力,为从事冷链物流相关管理、运营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本科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了包括毕业设计、创新训练、科研实践等活动,多人次获得广州大学毕业论文创新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比赛的大奖(如挑战杯国赛一等奖)。
图片:组织学生开展团队研究式学习

02

课程负责人

谢如鹤,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物流管理建设点负责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流系统规划》主编,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教学团队、特色专业、教改项目等多项“质量工程”项目,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03

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我校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之一,课程的特色体现在:
(1)学科交叉性。课程内容兼具管理与技术的特点,除涉及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外,与制冷技术、食品科学等知识也有密切,是典型的融合性、复合性课程;既要掌握冷链中的技术原理、方法与手段,又要求对冷藏运输过程与装备进行组织与管理;
(2)需求导向性。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将课程团队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素材并固化到教材与课件资源之中,使得学生将课程学习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接,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责任意识;
(3)目标导向性。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懂技术、会管理的特色物流人才为目标,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课程教学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开发相关的动画、录制大量的实况视频资料和开放慕课资源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全程、全面考察,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成果考核并重。
图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应用

来源丨广州大学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课程请关注“笃行教育研究院”↑

推 荐 阅 读

1000+课程思政案例集(附52份PPT+8份申报书)

96项教学成果奖汇总(附74份申报书+10份PPT)

65份教学创新大赛资料汇总(附13份报告+35份PPT)

229门国家一流课程汇总(附17份申报书+25份PPT)

吴岩司长2022-2018年报告汇总(可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