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中国古代文学-2》:弘扬文化,珍爱时光,积极奋进,勇于担当




一、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2》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核心课之一,该课程在课堂讲授中具体落实了课程思政的相关思想,努力达到如盐入水的效果,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现实、积极奋进、珍爱时光、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在过程考核环节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诗词传统文化的热爱,扎实的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








二、课程思政教学举措


1.选取了100首唐宋诗词优秀作品,让同学们背诵,真正的掌握、理解诗词,为未来弘扬传统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比如在要求大家背诵优秀作品之前,同学们大部分是临近上课才来到教室,要求背诵之后,同学们早早就来到教室背诵诗歌,课间也不肯休息。



2.在扎实学习的基础上,尝试性的进行创作,从所学内容中选取素材,改编为课本剧,拍成短视频,更好的体验作品。


图片为同学表演拍摄的《西厢记》和《窦娥冤》







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一:自我介绍和课程介绍



1.开课第一讲向学生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引用了二位诗人的诗句:“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杜牧: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以此说明青春的流逝,唯有努力取得成绩,像花落后有果实一样,才不会虚度时光,以自己的体验和古人的诗词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珍爱时间、积极有为的人生观。



2.对课程介绍,向学生说明自己的体验:“历史很有趣,文学是开在历史之树上的花;诗词最美丽,细看来却不是珠玑,点点是血和泪。”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重视历史,树立正确的文艺观,感悟古代作品中包含的浓厚感情,明白诗歌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语言文字的美丽,而是在于其内在品质的深厚、博大和高尚,对宇宙人生、兴衰战乱的深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注,对弱小、苦难人民的强烈同情,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



案例二: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重点讲解此诗为何被闻一多称为全唐诗第一,其原因在于景美、情美、境美、韵美,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其具有思想的深度,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提升了此诗的境界,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


同学根据《春江花月夜》表演制作的短视频



案例三:《长恨歌》



通过学习《长恨歌》,再次明确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唐玄宗骄奢淫逸、昏聩黑暗、宰相专权等,明确战争为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上至帝王后妃,下至黎民百姓,无一能逃脱。理解《长恨歌》垂诫后世的作用,不能贪图物质的安逸享乐,要有大局意识,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励精图治,奋勇前进。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