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 | 《经济学》教学案例

李海涛 天津大学教务处 2023-01-05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辐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天津大学将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陆续推出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以期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课程名称:经济学

·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

· 教学对象:(年级、专业)大二、除金融专业外其他所有专业

· 总学时:64

· 主讲人:李海涛

· 所在学院:经管学部


(一)教学设计:

图1 本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图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知识是思想的载体,学习或者知识运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学生应该培养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教育最核心和最根本的任务。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其共同的学习和思维模式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知识中个性(变)与共性(不变)的部分,然后把总结出来的共性规律,应用到未来变化的环境(个性)中,解决不断变化的新问题,从而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实现持续不断地创新。

“经济学”仅仅是用经济学领域具体的专业知识在阐述经济运行中不变的规律,即“是”,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是”去解决新的经济问题,得到新的答案。课程通过经济学具体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这和课程思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是完全吻合的。这也是经管学部的使命“崇实事而求是,践商道以化成”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天津大学校训和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核心要义和本质的内涵。

按照上述课程思政设计的核心思路,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以下两大突出的课程思政特色:

一是改变过去传统课堂讲授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形式,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逻辑为最终目的,注重逻辑思维的分析和讲授。重点告诉学生这个经济学原理为什么是这样的,其成立的前提是什么,是如何实现的,如何从具体的经济学知识中挖掘其背后蕴含的经济规律,如何在现实中应用经济规律,在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二是通过极具针对性和特色的教学环节设计,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目的,设计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通过这几年教学运行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反馈良好,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自己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深刻的感受。



(一)案例名称


货币政策在中国的前世和今生

——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宏观调控到双支柱的调控框架


(二)案例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目标:熟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以及货币政策在中国的前世与今生。掌握宏观调控中的中央银行的职能、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熟悉人类历史最早的宏观调控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战案例,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2.能力培养目标: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分析和解释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

3.价值塑造目标:通过讲述货币政策在中国的前世——人类历史最早的宏观调控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战案例,系统介绍管仲“轻重”理论及其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 “四个自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高度的认可感。同时,通过介绍货币政策在当前中国经济实践中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的框架,增强学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本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本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图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课程的实际讲授,纠正了目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对经济学思想源头不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看到了我们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思想,让学生真正树立对自己民族的自信,增强学生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关于宏观调控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我们国家在宏观审慎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进一步地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课后评价:

1.本次课程,主要学习了经济学有关知识,了解了经济学现象,在老师的精彩的讲解中,也感受到了许多东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讲管仲的部分,经济学和中华文化结合是让我看到了,文化的魅力所在,我还记得您第一次说的,搞经济要有自信,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信,我一直是一个自卑的人,但是我相信,为了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我一定会做出改变。

2.我认为经济学课很有意思,很有趣味。老师讲得很好,老师能够将经济学的知识和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历史事件等联系起来,这样我们理解起来更容易,尤其是最后讲的管子的智慧其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我感到很受益。

3.从知识的角度来讲,从始至终,我发现您与其他老师的课不同的点在于您能在无形中讲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经济学知识和很多哲理,尤其在最后的有一节课,全程听下来,我就记住了管子,但同时也被他们的思想震撼到了,就萌生了假期一定要去看看这些书的念头,可能学习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它的持续性表现在我能在不断地学习中激发学习其他东西的欲望和兴趣。

4.当看到老师PPT放映“管子”的经济思想之后,我也兴奋和激动;中国传统文化又太多精华有待重视和挖掘,而这些思想瑰宝,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开发“中国模式”。

这次课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把中国传统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践、“四个自信”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巧妙地融合在课程内容中,内容之间自然引出,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不单纯就理论谈理论,真正做到了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是课程思政在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并且通过课程思政的内容,把思想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育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程实录相关照片: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图文来源:李海涛

图文编辑:王贺婷

图文审核:刘洁、张娉婷、杨佳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