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

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由阳美燕教授和季凌霄助理教授主讲。

本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通过对中国百年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史的线索梳理、演变阐述,让学生扎实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史。以新闻界人物的活动、思想及新闻传播方式的演化为主体对象,系统展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发展以及功能扩展的历史过程及因由。课程以时间序列进行编排,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重点是近代中国百年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课程充分挖掘新闻史长河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正确新闻观、历史观、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卓越新闻人才。


课程先后获评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湖南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历史观的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主讲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和讲授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应用,正确把握教学主线和教学内容的重点。紧密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以进步的、革命的、红色的报刊史和新闻史的发展进程为主线,着重挖掘这一进程中的重要新闻人物个案和重点媒体个案加强重点内容的讲授。

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本课程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课堂内外充分结合,探索了思政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视野,自主挖掘思政内容,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1.课程内容上,注重学生历史感的培养,紧沿我国新闻史整体发展演变主线,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广角镜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轴的概念。讲清楚中国新闻史不同于西方新闻史的中国国情与中国历史特定性所在;讲清楚中国新闻事业从历史中走来的、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党报思想、新闻宣传思想、新闻工作优良传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百多年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来路与历史经验。

2.探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途径。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以进步、革命、红色新闻史中的个案和专题为主的分组作业,并特别设置了“湖南红色新闻史”专题作为大组作业。优化个案的自主探索要求与方式,确立了三个重点思政个案作业:青年毛泽东报刊活动组、爱国报人邹韬奋报刊活动与“韬奋精神”组、瞿秋白的革命报刊生涯及其马克思主义传播组,作为教师重点辅导的对象,通过对这三个典型个案史料、史实的深入挖掘与整理,突出其中思政元素,让同学们得到革命精神的深切感染,在主动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

3.充实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在科研养成中激发学习兴趣和钻研热情,将课程延伸至课堂外。让学生选取课堂上的一个知识点(以进步的、革命的、红色的新闻史知识点为主),在课外以科研精神进行扩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挖掘史料,完成完整的个案并进行深耕,最终提交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需要,随时进行答疑与指导。如教师共同参与了毛泽东组的个案研究,并将其纳入课题申报选题中,师生共同完成对整个个案的“打深井”。

课程思政融入点

第一讲绪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基本结构以及学习意义;

第二讲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三讲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第四讲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五讲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六讲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第七讲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八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讲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讲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一讲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二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新闻事业。

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线索的历史感、鲜活感和在地性,促进了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及科研养成,让学生在科研兴趣激发中实现自主研学、自我启迪教育。

1. 带领2019级授课班学生基于教材内容《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韬奋精神”》,撰写剧本、由学生演员进行课堂实景演出,演出的历史舞台剧《新闻战士邹韬奋,以笔为剑筑丰碑》入驻“新片场”,获得3600次的浏览量。

2. 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思路获得“湖大新传”公号报道《教改路上|思政课变身情景剧,课堂是学生最好的舞台》

3. 在专业核心刊物《青年记者》发表教改论文《基于马新观的新闻史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以<中国新闻传播史>为例》

一是立德树人,史观为魂。史观是史学之魂,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科学、辩证、历史、智慧地研读历史,从中体悟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脉络之“大道”,习得一种善于辨析、是非明确的底线思维、家国情怀和初心使命感。

二是红色主线,案例教学。以进步的、革命的、红色的报刊史、新闻传播活动史发展进程为主线进行课堂讲授,以重要新闻人物和重点媒体为个案,如王韬、梁启超、毛泽东、李大钊、邹韬奋等人物,以及《新青年》《湘江评论》《向导》《热血日报》《解放日报》等进行案例教学。

三是历史来路,中国特色。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轴的概念,讲清楚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新闻事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鲜明发展线索,讲清楚其不同于西方新闻史的中国国情与中国历史特定性所在,讲清楚中国新闻事业从历史中走来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党报思想、新闻宣传思想、新闻舆论工作优良传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百多年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来路与历史经验。

教学改革创新点

一是情境教学。精选场景化个案,打造可感式课堂。一个有效案例是“爱国报人邹韬奋”的情景剧打造,尝试沉浸式和参与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延安,来到延安新闻纪念馆,在这片革命热土上触摸红色新闻史的历史场景。布置学生组成科研小组,走进新民学会、岳麓书院等,触摸历史。

二是科研养成。布置同学们作课后拓展阅读,作阅读批注。布置在地化的新闻史专题作业,拓展教学深度,如湖南近代报人群体研究、岳麓书院走出来的报人研究等,教师指导学生查资料、理线索,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文稿|阳美燕

编辑|王   莹

审核|张   琳、刘   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