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示范-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华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将于即日起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小编将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案例内容、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方面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还将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希望通过系列优秀案例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质量强国与工匠精神

教师简介



孟丽丽,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校级工业工程专业劳动技能课《工业工程综合技能实训》特色一流课程负责人和校级《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曾获省级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多媒体课件一等奖,主持多项教改项目。


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是一门研究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全过程的交叉性学科,是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与工程管理等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全球化的竞争性市场上,质量成为了获取竞争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我国,质量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只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追求精益求精,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转变。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建立系统的质量思维结构,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理论、质量管理常用工具、设计质量管理、抽样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可靠性工程基础等知识,具备从系统角度分析解决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一、

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以科技助力、质量强国为课程思政总目标,通过观看《大国质量》的视频,将“质量意识、责任担当和质量强国理念”融入其中(思政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质量相关概念及质量管理发展历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树立科技报国、强我国家的情怀。

    2.通过讲中国制造以及企业家故事的形式将“工匠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思政目标)融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解质量观点以及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等知识性和能力性目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注产品质量,体会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的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结合相关案例、视频、图片等,通过启发式提问、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授课方式引出要讨论的问题,向同学们阐述质量强国、工匠精神以及勇于创新、爱国主义的思政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采用“主题讨论+企业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什么是质量及其相关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产品是高质量的产品,并列举我们国家的名牌产品,如华为手机、海尔冰箱、格力空调等,介绍我们国家在产品质量方面的创新与领先,引导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思考,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质量强国理念,树立科技报国之志

采用“视频+主题讨论”的方式,观看纪录片《大国质量》,让学生详细了解各国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理解其发展特点,各国质量管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帮助学生树立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走向世界的意识,中国已经从中国制造蜕变为中国“质”造,像海尔、华为已经走向世界,树立了国家形象,通过案例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科技报国、强我国家的情怀。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采用“视频+主题讨论”的方式,通过观看视频《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影片,来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质量观点,在分析“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需要花费高成本”这一观点时,通过观看视频影片,来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使同学们了解海尔冰箱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质量意识不够,张瑞敏带头砸掉76台有缺陷的冰箱,唤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点燃了海尔的工匠精神,从而才使得海尔闻名世界。通过案例来强调“质量意识、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同时简单介绍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先生,宣讲大国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

二、

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3分钟)

1.线上活动:

感受质量意识和质量兴国理念

    1)任务发放:《大国质量》纪录片第一集 质量时代

    2)主题讨论:日本、美国的质量发展历程,有何特点?其中涉及到了哪些有名的质量管理学家?

2.课堂活动:

    1)提问:借用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的名言,“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引出质量的重要性,从而转入对质量观点的分析。

    2)提问:“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工匠类型有哪些吗?”、“想想看,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更加需要工匠精神”?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品牌需要更多的新时代工匠们来打造,引起同学强烈共鸣。对同学们而言,更需要去培养创造奇迹的能力,塑造自信。

这两个案例的引出,在介绍质量管理的发展及质量观点的同时,着力强调我国质量过硬的产品以及优秀的企业,强调“科技助力,质量强国”的意识,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张瑞敏36年前砸冰箱事件、张瑞敏的OEC管理法以及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进行质量意识、敬业奉献、大国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思政教育。

(二)案例内容(42分钟)

1.质量及其相关概念(10分钟)

授课内容:

      对于质量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质量由符合性质量、适应性质量发展到“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朱兰博士都对质量进行了定义。质量的含义也有“小质量”扩展到“大质量”,产品质量不在局限于产品的性能,同时还包含寿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型、适应性和时间性。

教学活动:

案例分析:

    1)日本三洋公司的生意经(5条)。

    2) 质量管理大师简介:戴明、朱兰

    3)中国制造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华为帝国的崛起。

主题讨论:

    1)防盗门的质量判断有哪些标准?从质量的7大特性来谈市场上防盗门质量的优缺点。

    2)从产品品质到人生品质。

元素融入: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以质量大师的生平故事作为融入点,融入个人信仰及品德:戴明、 朱兰是著名的质量专家,但最初并没有受到重视,但其个人并没有气馁,坚持自己的研究,以坚持不懈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世界知名的质量大师;高质量的品牌需要更多的新时代工匠们来打造,引起同学强烈共鸣。对同学们而言,更需要去培养创造奇迹的能力,塑造自信。同时,在适当的场合给学生介绍我国的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的故事以及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黄大年,黄大年充分挖掘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提高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他们身上都具有科学家共有的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勇气和执着。

2.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10分钟)

授课内容:

    质量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今):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过程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以及标准化质量阶段,各阶段发展的特点、缺点。

教学活动:

播放视频:《大国质量》纪录片第一集 质量时代(有重点地播放,因为课前线上已自学)


重点分析:

  1)日本如何由二战时期的战败国发展到第二大经济体?

  2) 德国大众汽车深陷排放作弊的质量丑闻,如何再次崛起?

元素融入:质量强国与品质人生

产品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形象和声誉,国家的竞争也是质量的竞争,二战后的日本大力推行质量管理,日本制造从低劣产品代名词迅速变为高质量、高品质的代名词,日本经济得到大力发展。日本制造业走过的路,如今的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如何提升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员参与,推行质量管理,人人都是建设者,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转变。通过案例讲解,学习各国制造业质量蜕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扎实的基础知识、严谨求实与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精神以及管理的系统思维对待自己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让自己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3.质量观点(20分钟)

授课内容:

随着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质量观点也在不断变化,请同学们思考以上四种观点是否正确?

观点1:质量是昂贵的,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需要花费高成本。

观点2:质量管理是完全精确的管理。

观点3:检验是保证质量的途径。

观点4:缺陷一定是工人失误造成的。

观点5:产品质量是生产制造出来的。

教学活动:

案例形式:图片+小视频+讲授

视频名称:电影《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原型)

https://v.qq.com/x/page/k07866x6p2i.html

时长:播放影片5分钟左右

分析观点1:质量是昂贵的,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需要花费高成本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就是因为这个观念,许多企业为了扩大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竭尽全力去降低成本、甚至牺牲质量,但现在的观点认为质量降低成本,不需要高成本,返工的低质量产品成本和保修费用是昂贵的,忠诚的客户等于高利润,而质量造就客户的忠诚度。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海尔的崛起。

电影视频《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36年前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带头砸掉76台有缺陷的冰箱,当第一个锤声落下时,也就点燃了海尔的工匠精神,唤起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砸了冰箱之后,张首席提出创名牌,而且表示要干就争第一,“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海尔人心中从此根深蒂固,同时张瑞敏发明了OEC管理法,要求海尔人都要做到“日清日毕,日清日高”,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好每一个细节。1988年,海尔拿下全国质量金奖(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乃至世界中的领军地位。

元素融入:工匠精神与爱国主义

2020年8月,第十四届中国品牌节在武汉举办,海尔集团凭借物联网时代生态品牌的创新,与阿里、华为、腾讯一起斩获华谱奖中“叱咤全球的国家名片”的称号,还凭借疫情中突出的驰援抗疫的贡献摘得“战‘疫’品牌企业奖”。开幕式上,张瑞敏发表了主题演讲。

在2018年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张瑞敏作为颁奖嘉宾为王进颁奖时说“无论是王进成功完成世界首次超高压带电作业,还是海尔正在探索的首个世界级物联网模式,其实都是在用我们的工作诠释着大国工匠的精神,就是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振兴中华!”。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品牌需要更多的新时代工匠们来打造,其实,经营企业是这样,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拥有工匠精神、爱国情怀,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才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才能让我们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总结与课后拓展(2分钟)

    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对质量的相关概念、质量管理的发展以及质量观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应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同时讲好思政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背景教育的同时,思想上也得到升华。《大国质量》记录片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助力,质量兴国的理念,我们国家的名牌产品像华为、海尔是优秀企业的代表,只因为有这样敢于创新、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的企业,我们国家才能够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快速发展。张瑞敏砸冰箱事件,唤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点燃了海尔的工匠精神,可以说,在海尔每个人都是用户的工匠;砸冰箱事件也体现了张瑞敏作为民族企业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的,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同时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质量强国意识。

课后拓展:

  1)什么是质量观念?请比较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质量观念。

  2)请调查和对比分析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形象如何?

  3)请分析制约中国产品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

分析讲解

(一) 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讲课的内容是关于质量相关概念、质量观点以及产品质量的形成。本讲中的三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都是涉及产品质量、名牌产品(质量过硬的产品)以及这些优秀的品牌成长、蜕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才叫有“质量”,明白质量的真正内涵,并真正理解质量观点。第一个是通过高质量产品:华为手机、海尔冰箱、格力电器等,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科技助力、质量强国”的意识;第二个是通过纪录片《大国质量》来展示各国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向同学们阐述质量兴国的理念;第三个是通过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砸冰箱事件,来强调质量意识、质量责任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一案例来分析质量观点“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需要花费高成本”的对与错;通过影片视频+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张瑞敏有基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企业家所拥有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以及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张瑞敏对大国工匠精神的解释,并使学生深刻体会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两个案例均与本讲内容有较高的关联度。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 案例导入采用案例分析与启发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疑问点,层层提问的方法,引出本讲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课堂讨论、参与式分析,加深学生对质量及其观点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案例导入时间要适宜。在课程讲解到接近有关内容高潮时导入案例,会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2.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得到直观乃至近乎于切身的感受。例如,《大国质量》纪录片,让同学们观看视频的形式,印象深刻,质量管理界大师的成长历程、德国大众如何从深陷排放作弊的丑闻中再次崛起;著名的电影《首席执行官》中凌敏(张瑞敏原形)的原声、工作生活的真实场景,这些对于学生感受他的勇气与担当、民族气质、卓有成效的领导力、科学严谨及敬业奉献精神等显然比讲授效果更佳。

    3.讲授课程思政内容时,既要宣讲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内容,还要注意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受到专业教育的同时,思想上也得到升华。

四、

教学设计


五、

案例视频



-THE END-



感谢机械工程学院

孟丽丽老师的供稿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与您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