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即思政(十七)| 《废水资源化处理与利用》中的课程思政--水院 卢海凤

贯彻育人大纲,落实立德树人。

2021年5月20日,学校举办了首届中国农业大学“最美课堂”教师教学比赛,18位参赛教师展示了他们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分享获奖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推广获奖教师的思政育人成效。

CAU

课堂思政教学案例集

(十七)《废水资源化处理与利用》--卢海凤

教师介绍

卢海凤,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本科生课程《废水资源化处理与利用》、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环境微生物应用技术》等。主持并参与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3项,2018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指导本科生获得首都“挑战杯”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农建创新学课竞赛一、二等奖3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6人,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

课程介绍

《废水资源化处理与利用》基于环境工程与排水工程专业理论,结合当代城市与农村日益突出的水质与水资源短缺问题,以生物法水处理原理与技术为核心,借助课堂讲授、课堂参与和工程实践等教学形式,传授水处理及其资源化相关概念、原理、工艺与应用知识,致力培养未来可从事水质工程相关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与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助力国家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

课程内容分为前言,水质与水处理概论、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水处理工艺系统与学科前沿等三部分,涉及废水好氧、厌氧生物处理、脱氮除磷及污水资源化新技术等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及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环节。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课堂传授、慕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废水处理概念、原理、工艺工程等基础知识,将哲学理论融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规律的认知。

(2)通过剖析典型实际工程案例与实操练习,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所需技能,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3)与学生探讨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与水处理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强烈的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勇于担当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经典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和展示

首先深挖知识点中思政元素,树立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为核心,以能力培养和系统知识传授为重点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课堂以污水处理技术为传授的内容,将思政目标融入育人大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提高专业素养同时,树立严谨匠心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国家情怀。以传统经典教材《水质工程学》、《排水工程》中知识点为核心,通过辅助教材(慕课,学习强国APP等)自学,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尤其是水资源治理与利用的原因、进展、成果认知,培育为人民、社会主义服务的有志人才。

其次,在教学思路与模块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堂前,充分梳理本课堂知识要点,结合思政目标,提出针对知识点的贴切的思政核心内容,并准备相关素材。在课堂上,以课堂知识点所体现的思政元素开展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等手段,进行知识点讲授,同时培养学生对规律的哲学原理的认知、感知能力,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培育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与职业道德感。课后进一步强化时政热点信息传递,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查看思政元素是否融入恰当,是否真正能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一定的政治启育作用;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思政融入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并对不妥之处给予修正。

最后,在课堂传授方面,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通过例举时政案例、工程案例等,探讨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影视素材,时政热点等内容的引入,强化学生对时政及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如涉及到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利用具有较高关联度的基本概念—“碳中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或“新冠疫情”等时政热点,展开开放式讨论,并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树立学生专业自信心,提升学生专业自豪感。同时,通过水质分析实验实训,提升学生观察与记录整理能力;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操过程纠错、反思,培养学生恪守职业道德的品格。另外,还可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思辨对比讨论。如,世界各国对新冠疫情防控的态度与响应,控制疫情可能采用的相关废水处理技术等。通过国情对比、技术分析,塑造爱国、自信、文明、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编辑:王宇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