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文化交际》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 2023-01-05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文化交际》


课程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德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面向继续教育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致力于以思政的火花点亮语言文化课堂,春风化雨般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精准定位,设立“知—德—行”三元目标。“知”:以“知识输入”为“出发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德”:以“思想内化”为“关键点”,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三观和健全人格;“行”:以“行为输出”为“行动点”,引发学生在行动中实现文化自信,具有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

课程把握课程思政的方向和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努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国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批判性对比与文化互鉴。课程着力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将教师讲授、话题研究、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报告、翻译研究、作品分享、外教交流等教学形式有机组织在一起,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发产生正确价值判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有提炼、有深度、有拔高、能拓展的学习资源,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程课件、导学视频、系列微课视频、拓展阅读材料、课课测等,优质的泛在学习资源如绵密春雨,全方位缓缓滋润沁入学生内心。

课程以“组织机制”、“长效资源建设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和“支持保障机制”四大机制促成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课程思政建设核心教师团队和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获得有关专家、同行和师生的广泛好评。课程团队教师取得了江苏省高校微课竞赛(课程思政)一等奖、校微课竞赛(课程思政)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第十二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荣誉和奖项。

《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将在未来持续推进,一是继续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政教学学习,提升自身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二是围绕“贴合度”“保鲜度”“创新度”三大要点,完成课程思政资源的迭代升级,“纵向”深挖现有课程思政元素内涵,优化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横向”结合当前课程思政发展热点,拓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范围。


思政元素:文化传播;理解内涵;正确“三观”;健全人格;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教学名师和团队


《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团队由徐智鑫等五名核心教师构成,分工明确,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



徐智鑫

副教授,《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负责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带领团队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文化自信和正确价值观”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持续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近五年来取得2020年第三届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20年江苏省高校微课竞赛(课程思政)一等奖、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2019年“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江苏省二等奖、2018年校级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江苏省二等奖等众多荣誉与奖励。

徐智鑫承担的课程思政工作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教学实施与考核、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团队建设等。在课程教学中以活泼风趣的教学风格巧妙融合思政元素,深受学生好评,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徐源

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应用外语系主任,长期从事继续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对继续教育教学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主持与参与省、部级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多项(“基于学习者需求的高校成人教育改革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学考试课程建设与服务的研究”等)。

徐源承担的课程思政工作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教学实施与考核、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团队建设等。在如何针对继续教育特点和继续教育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进行研究,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提炼符合继续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元素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刘长江

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育”与“文化与翻译”,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第十二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等荣誉与奖项获得者。

刘长江教授承担的课程思政工作包括课程策划、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教学实施与考核、课程效果评估等。刘教授关注学生成长,多年前即致力于思政教学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起《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之始,为《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的领路人和掌舵人。教学中刘教授以丰富的学识和个人魅力得到学生的一致首肯,其结合课程思政主编的《新指南跨文化教育英语》于2019年出版并获评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教材。



王珺琳

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副主任,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青年教师。王珺琳致力于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活动,获得2017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19年“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江苏省二等奖等荣誉与奖项。微课作品《跨文化交际——以“仁”行世界》获2020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课程思政)一等奖。

王珺琳承担的课程思政工作包括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课程考核、课程资源建设等。作为课程网络课程与视频导学录制的主打老师,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的形象表率,教学中以明理睿智的教学风格得到学生一致认可,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突出。



郑骏

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应用外语系教师,熟悉继续教育学生和继续教育教学特点,长期从事继续教育学院跨文化交际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

郑骏承担的课程思政工作包括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课程考核、课程资源建设等。在教学中,擅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评教结果优异,为《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的优秀教师。


教学设计与实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南航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为我国基础研究、国防科技与航空航天事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人才培养,德育为先。”南航始终将德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2021年,《跨文化交际》课程荣获“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以思政的火花点亮课堂,春风化雨般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南航的人才培养思政教育再添新内容、新亮点。

(一)精准定位,确定目标

结合课程实际与学生特点,南航《跨文化交际》课程确定了“知—德—行”三元融合的课程思政目标。“知”:以“知识输入(Input)”为“出发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德”:以“思想内化”(Intake)为“关键点”,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三观和健全人格;“行”:以“行为输出”(Output)为“行动点”,引发学生在行动中实现文化自信,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课程以“用思政的火花点亮课堂”重新定义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政不仅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增益和补充,更是课程的关键点和闪光点。“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加包含了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塑造与培养。

(二)抓住重点,优化供给

南航《跨文化交际》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求,努力把握课程思政的方向和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国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道法自然、法不阿贵、格物致知、和而不同、兼爱思想、厚德载物、经世致用、上善若水”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被有机融入学习过程,通过批判性对比与文化互鉴,围绕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核心价值导向,达到课程所设定的德育思政目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南航《跨文化交际》课程着力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有机内化于课程教学,使课程思政浸润到学生内心。课程以教师引导为“纲”,推进学生的主动探究与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发产生正确价值判断。课程教学方式包括教师讲授、话题研究、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翻译研究、撰写报告、学生作品汇报、外教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避免课程思政教学中常见的泛意识形态化问题,起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时,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有提炼、有深度、有拔高、能拓展的学习资源,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程课件、导学视频、系列微课视频、拓展阅读材料、课课测等。这些优质资源犹如绵密的春雨,缓缓滋润沁入学生心里。

(三)四大机制,有效保障

成功的课程思政离不开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南航《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取得主要有赖于“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机制”、“课程思政常效资源建设机制”、“课程思政质量保障机制”和“课程思政支持保障机制”四大机制。

1.“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机制”具有“课程思政核心团队”、“专家指导”和“外部交流”的三层组织架构。“课程思政核心团队”包括五名核心教师,是一支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课程思政教学与建设队伍。上级“专家指导”包括了来自于南航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院校课程思政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为课程思政建设掌舵定向。同级“外部交流”涉及与本学院与同行教师、其他各种外部专业人士的交流、讨论、批评、建议和指正。

2.“课程思政常效资源建设机制”包括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课程思政建设制度与规范。从课程团队常抓不懈的教师思政和教学思政学习,到长期坚持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到各种定期、不定期进行的集体备课与课程建设成果讨论,到各种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主题的工作会议,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实践——反思——再学习”这一过程确保常态化课程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进步。

3.“课程思政质量保障机制”包括“内控”与“外控”双重质量保障机制。“内控”指课程团队的各种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主要包括教师思想政治学习、教师思政教学研究、教师集体备课、教师思政教学研讨、课程指导专家审鉴等。“外控”指课程团队之外的各种质量控制保障,通过来自包括学生、同行、外部专家的监控、审查、反馈等发现课程思政活动开展中的不足,促进积极改进,主要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校内教学评价、校内专家评价、校外专家评价等。有关课程思政质量的评价涵盖量化与质化数据分析,以量化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趋势,以质化数据分析深入探查问题背后的原因,保证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4.“课程思政支持保障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得到有效的各种行政和资源支持。南航继教院积极支持各种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的开展,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院“十四五”规划,为有关课程思政研究活动做专门课题立项,并积极配套资金,在组织、资金、人员和工作机制上为《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做出充分保障。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继续教育学生往往具有较为独立的自主意识,对政治思想教育内容的传统施教方式易于产生抵触心理与情绪,导致传统“思政课程”的教育方式具有较大局限性,而“课程思政”为做好继续教育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契合继续教育特点的新思路。

《跨文化交际》课程兼具知识技能培养的工具性目标和塑造学生的人文性培养目标,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认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使命,其课程内容,以及内涵在课程中的思政学习,对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紧密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以《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抓手”开展项目学生思政教育既是项目人才培养的必需要求,也是契合有关培养目标的适宜路径。

为实现适合继续教育学生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努力做好“物”和“人”两方面的工作。

所谓“物”,是指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把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避免“为思政而思政”和“泛意识形态化”的问题。在教学中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将学生提高英语能力、了解西方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求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辨识和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中的不良现象,培育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有机结合。

所谓“人”,是指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效用和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教师广博的学识功底、精深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及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促生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引发师生的情感观点共鸣,推动有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产生。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一路行来,成果斐然

有力的措施确保了《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取得丰硕的成果。课程团队成员取得省高校微课竞赛(课程思政)一等奖(团体)、二等奖(团体),校微课竞赛(课程思政)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第十二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众多课程改革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荣誉和奖项。结合课程思政开发的教材《新指南跨文化教育英语》,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同行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2020年11月,课程团队王珺琳老师的《跨文化交际——以“仁”行世界》获江苏省微课比赛(课程思政)一等奖。

《跨文化交际》课程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专家组评价“课程通过讲解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以及对比中外文化,增强了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对母语文化的更大认同,有助于学生树立报国的远大志向”。课程因其专业性、实用性、趣味性一直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学生评教成绩优异。课程思政于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以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处理和应对问题和文化冲突,展现中华学子优秀风采。

同时,通过《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为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团队合作的组织路径,为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式,为今后南航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未来发展,永远在路上

课程思政建设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才能有效推动有关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一方面持续不断加强团队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政教学学习,提升自身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以《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为载体,围绕社会文化思潮的变革与实践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建成一支胜任深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科研团队。

进一步丰富现有教学资源,完成《跨文化交际》系列优质教学资源库的迭代升级。“纵向”深挖现有课程思政元素内涵,优化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横向”结合当前课程思政发展热点,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范围。

课程思政,利在当代。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南航《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来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团队供稿
统筹:徐杏
监制:张冠华  何曼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