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Web应用安全与防护》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 2023-01-05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Web应用安全与防护》


课程简介


《Web应用安全与防护》是网络安全管理员、人社部2020年新职业—信息安全测试员、“1+X”证书—网络安全评估、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融合职业要求、岗位要求及社会需求,从课程培训学员特点及需求入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总体目标,遵循 “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基本规律,构建“五爱三德”的课程思政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课程体系设计向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转化;结合学员特点,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内容;围绕“信息安全”国家战略来设计课程教学总体框架,重构核心教学内容。

课程以编写教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搭建载体途径、优化课程评价五个举措为抓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一是课程团队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大赛专家组出版教材,编写工作手册;二是通过“四结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归纳提炼课程思政模块,再将模块归纳入课程思政类型,根据课程思政类型选择或优化教学方法;三是创新“引-创设情境、思-提出问题、究-分析原理、练-攻防实战和析-总结延伸”五环节教学方法,连续有序,由易到难,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性;四是搭建由交互式实验平台、攻防平台、实战平台三大实验平台组成的梯度实训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及实践需求;五是制定“三层动态化”评价方式,“三层”指知识掌握层、运用能力层、情感态度层,“动态化”指时间上流程化、空间上广延化、形式上多样化,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思政元素:黑客精神;科技战;孟晚舟事件;商业诚信


教学名师和团队



何静

硕士,副教授,全国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重庆市高职院校1+X证书学习成果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重庆市优质校专业群骨干专业带头人,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EI收录2篇,中文核心5篇,主编和参编多本教材,出版学术专著1本,拥有授权专利多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负责编制《Web应用安全与防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编制课程思政大纲,编写教案设计,创新“四结合四融入三评价”课程思政设计路径。



马睿

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重庆市成教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长期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级、市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2篇、CSCD检索3篇、北核4篇,主编教材2本。在本项目中主要负责前期调研、对相关思政元素的收集、课程实施过程设计等工作。



顾宇晴

专任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5年,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注重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深入浅出,效果良好,先后获得重庆市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和重庆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多次参与市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资源库建设项目,是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在本项目中主要负责对相关思政元素的收集与提炼、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的设计等工作。



钱思佑

专任教师/高级工程师,信息安全专业博士,从事项目开发及测试工作7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4年,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同时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和教学实施经验,是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曾参与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在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项目中主要负责对专业知识点的梳理、相关思政元素的收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合、课程实施过程设计,以及后期的视频录制等工作。



雷正桥

教授。现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团队骨干成员,重庆市教育评估监测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安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近年来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项目3项,完成社会服务到款额800余万元。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



刘均

高级实验师,在教学工作中以课程思政育人,以专业技术育人,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被聘为学校“骨干教师”。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振兴杯”获得银奖、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重庆市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4本,实用新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科研项目1项等。在团队中担任课程思政元素收集、教学设计工作。



陶洪建

高级实验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致力于职业教育研究、计算机教育研究和计算机网络研究。在本课程中担任课程主讲教师,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评价效果改革,进行多个项目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2篇,中文核心2篇,主编和参编多本教材,出版学术专著1本,拥有授权专利多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和省级比赛一、二、三等奖十余次。多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冉富匀

中共党员,哲学硕士,副教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渝北区委党史宣讲团成员,现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主编出版专著2部,在光明日报、重庆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在《Web应用安全与防护》课程思政建设中承担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课程建设中意识形态的把关。


教学设计与实践


《Web应用安全与防护》课程思政以专业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融合职业要求、岗位要求及社会需求,从课程培训学员特点及需求入手,重点服务高职扩招学生、学历继续教育学生以及非学历培训学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总体目标,遵循“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基本规律,构建“五爱三德”的课程思政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设计

1.课程模块化,适应多类教学

(1)课程分析

本课程是网络安全管理员、人社部2020年新职业—信息安全测试员、“1+X”证书—网络安全评估、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自豪感、职业素养、法律意识、网络风险意识等素养。

(2)学员分析

本课程涉及学员类型较广,具有年龄段不同、兴趣点不同、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不同,思维情况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等情况,主要分为企业员工、新职业就业人员、认证考试人员、在校学生等。

(3)教学内容重构

围绕“信息安全”国家战略来设计课程教学总体框架,重构核心教学内容,打造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前沿性、职业性的《Web应用安全与防护》课程。


图1 模块化课程结构图


2.元素模块化,支撑课程思政

(1)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以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教育为主,以培养信息安全职业素养、网络安全法律意识、网络安全威胁认知和应对能力为辅,建立“树匠心、育匠人、铸匠魂”课程思政体系。

(2)构建课程思政模块

从课程思政目标入手,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政元素堆积,再通过深入梳理,形成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最后归纳提炼课程思政模块。


图2 课程思政模块


(二)课程形式

课程以精选教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搭建载体途径、优化课程评价五个举措为抓手,实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1.精选教材

课程教材选用十三五规划教材,辅以工作手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大赛专家组出版教材。


图3 课程教材


2.设计融入方式

从课程思政目标入手,归纳提炼课程思政模块,再将模块归纳入课程思政类型,再从课程思政类型选择或优化教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课程思政融入通道,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提升有效的融入效果,做到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化。


图4 课程思政设计流程图


3.创新教学方法

本课程针对学情,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信息媒介手段,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线上学”学习知识、技能完成基础练习;课中“做中学”完成各种漏洞检测分析和漏洞防范子任务;课后“延伸学”由以岗位培训、大赛指导、课后作业为主要举措,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中将课堂分为引-创设情境、思-提出问题、究-分析原理、练-攻防实战和析-总结延伸五个环节,教学环节连续有序,与以往教学方法相比,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图5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流程图


4.搭建载体途径

搭建多样性信息化载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及实践需求,在专业学习中达成素质目标。


多种信息化载体的预期用途和展示


5.优化课程评价

制定“三层动态化”评价方式,“三层”指知识掌握层、运用能力层、情感态度层,“动态化”指时间上流程化、空间上广延化、形式上多样化,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图6 “三层动态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三)课程质量保障

建立了“双元三环”评价体系,组建由院系督导、学员为主的双元评价小组,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课程设计及实施情况评分,确保每节课课程质量。


表2 “双元三环”课程设计及实施评分表


(四)建设机制

1.经费支持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严格执行《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定详细资金使用计划,建设经费专款专用。课程建设经费严格执行采购招投标和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学校审计配合项目组做好资金监督管理。

2.技术支持

学院合理利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依托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展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服务。

3.监督与管理

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与监管机制,保证课程内容更新质量及课程共享的开放性、安全性。

4.推广与应用

通过多种媒体和相关活动加强课程的宣传推广,促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引导社会公众关注、使用和评价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五)建设流程

《Web应用安全与防护》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多方共建,对接岗位,动态调整。

第一步,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特点、学员特点等,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第二步,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第三步,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方法;

第四步,落实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六)特色与创新

1.构建以“思政”实践为主体教学三平台

交互式实验平台、攻防平台、实战平台三大实践平台既遵循课程建设的逻辑,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需求;既兼顾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发展性,又注重建设的个性化、多元化,做到因材施教、顺势而为。每个项目均以谍战片为引入,借助学习强国平台上的相关视频案例创设动人心魄的渗透情境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构建以“价值”为引领的课程思政元素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提升对科学理论掌握的系统性,强化育心铸魂的主动性责任感,将思政教育体系与知识教育体系相贯通。邀请世赛专家及获奖学长对学员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提高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功力;引入当前发生的中国IT大事件,例如国家网络安全周活动、疫情期间网络安全问题等,提高思政元素的融入量、提升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度;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引入《吴翰清的故事》等榜样元素,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堂,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1.“四结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学科与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国际国内时事,从四个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为重点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

2.“四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案中,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教书育人规律等进行的科学合理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不同思政元素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中,做到把育人要求融入实践教学工作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后线上自主学习中,在线上学习中提升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

3.“三评价”思政内容考核

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三个层面进行评价,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人才培养效果

1.课程思政贯穿爱国教育,提高学员参与度

课程通过引入谍战片、网络安全人光荣使命等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涵养家国情怀,增强学员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员活动参与度,尤其在经验分享、头脑风暴和讨论部分,参与度接近100%。


图7 课程活动体系及参与度


2.课程思政结合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课程构建由易到难的教学实验环境,从交互式实验平台到攻防平台,再到实战平台,梯度式增加实验难度,使不同层次学员都能体验到实践的乐趣,做到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度得到改善,教学目标达成提升。

线上终结性测试结果对比课前测试成绩大幅提升,知识目标达成。

实操正确率达100%,技能目标达成。

3.课程思政融入文化素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课程融入网络安全人光荣使命、历史的安全创新等元素,强调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与修养,促使学员法律意识与道德水平并进,提升信安人才职业素养。

(二)学生反馈

学生对基于等级保护的真实案例、高效生动的思政环节、操作性强的虚拟仿真平台、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极为认可,反馈热烈。


图8 学生课程评价


(三)未来发展规划

今后5年,团队计划在现有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的新课标、新课件、新教案和新案例基础之上,制作融合课程思政和1+X证书素质目标的新微课、新慕课,主要途径包括:

1.邀请课程思政教育专家进行指导,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分类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完善质量监控保障,不断革新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2.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以课程研讨、专题培训、示范引领为抓手,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3.继续深度挖掘本课程的育人元素,进一步增强学员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激发学员投身行业、献身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持续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和协同育人,积极与思政教师展开专题研讨,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来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Web应用安全与防护》教学团队供稿
统筹:徐杏
监制:张冠华  何曼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