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4)||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课程思政建设



前言: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开展了本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发挥优秀案例引领示范作用,教务处通过本专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总结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展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本期分享音乐学院 邓昆老师 |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



作者简介

邓昆,音乐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教改课题2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参与全国高中《艺术与生活》、《钢琴》、《西方音乐鉴赏》等教材编写;获得省级教科研论文比赛二等奖。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利用音乐舞蹈类专业课程天然的美育优势,在音乐学院专业课、实践课等领域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音乐舞蹈类专业课程的自身优势,倡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全程渗透,润物无声


(一)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升

组织全院教师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重要作用,找准专业与思政的融合点,开展教学、教研、实践等相关活动,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民族引领,润物无声

在教学活动中,强化中华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份量和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自觉传承,提高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以民族化的视野学习广博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以量改变人,以质感化人,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图. 课程思政实施基本思路

(三)全程渗透

在专业课、艺术实践等课程中开展专业元素与课程思政内容完全融合,在课外积极开展三下乡、美育浸润、高雅艺术进校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将音乐艺术与美育育人充分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成效显著  


两年来,音乐学院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师生在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 思政课程、课堂建设成效

(二)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创新创业项目《诗性乐教-中国古诗词合唱美育430》获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红旅公益组金奖

(三)高雅艺术进校园

广东技术示范大学音乐学院从2017年开始被认定为广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团队,每年将高雅艺术送进各地学校,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音乐文化。

(四)广东省“美育浸润计划”实施单位

2021年,音乐学院被选入广东省“美育浸润计划”实施单位,将美好的艺术送到需要的学校。

(五)三下乡活动,送音乐文化下乡

每年举行“送音乐下乡活动”,其中“中国梦正飞扬”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六)开展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主题的建党100周年演出活动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音乐学院举行了系列音乐文化活动。用音乐表达爱党爱国之心。

音乐学院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 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往期回顾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3)|  以专业课程思政培根铸魂,培养国家网络安全守护者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2)|| 育心明德 道术并举——视唱练耳课程思政之路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1)||  构建“艺=N”模式:打造多学科融合的高校艺术课程思政平台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  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融合实践案例——以《资产评估学》为例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9)||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课程思政实施
图文来源:邓昆

活动组织:赵建云 胡玲

编辑:林书莹 卢培婷

初审:孔 贺 邱向宇

终审:向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