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创作设计

    浙江理工大学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中心地位,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课程。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学校共有12门课程获得认定。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分享一流课程建设经验,教务处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一流课程介绍的系列推文,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金课”课堂吧!

01

课程简介

    《创作设计》课程坚持“产教融合、技道融合”的教学理念,结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优势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时尚“三创”设计人才为核心,针对教学存在“痛点”问题,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

    《创作设计》作为创作模块的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时尚创新、创意、创业设计能力,课程强调学生创意思维、创意设计实践、创意表达,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创意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及独创设计能力。课程注重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综合水平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意热情及提升创意能力,强调设计构思、设计逻辑、设计表达的创意实践,强调团队协同创新,共赢互助意识。

《创作设计》说课视频

02

课程团队情况

    课程负责人:胡迅教授、硕导,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浙江理工大学时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负责人,主持和参加省级教改项目等10余项,荣获浙江省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主持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服装设计人才‘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立项,负责编写国家级一流本科教材,主编的《女装设计》获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部委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创作设计》课程由5位主要核心成员组成,课程组织构建了“校内+校外”导师团队,校内导师组建立了主讲导师+指导教师+辅导教师的阶梯式教学团队,与校外专家、导师协同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协同制定教学计划。校内导师组主要负责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及过程质量把控,校外导师组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资源、基地与平台服务。团队强调课程教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形成以产促 教互惠互赢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课程阶段评价、成果孵化的协同,实现不断优化导师团队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团队核心成员(从左到右依次为:胡迅、严昉、蒋彦、戚孟勇、冯荟)

03

课程建设情况

    《创作设计》课程始于1985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立起,1995年开始第一轮教学改革,该课程设定为系列课程;2015年第二轮教学改革,结合时尚行业发展与产业链不断更迭对服装设计人才的新要求,将产业资源引入课堂,形成创作设计模块课程。课程将“创意构思”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与设计逻辑能力,“创作设计”培养学生设计表达方案表述能力,“设计实践”培养学生设计规划与统筹能力,课程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有效实践创意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在此基础上2018年第三轮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意设计实践,借助专业优势,引企入校、入企强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探索创意设计,将行业前沿发展、消费新生态、新技术新工艺驱动关联话题引入课程,借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平台资源,不断强化《创作设计》课程的实战实训,孵化学生创意设计成果,与行业、企业互动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通过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实践的内容,也为企业更早接触所需要、相匹配的时尚创意设计人才。

(一)课程内容、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本课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多场景引入式、持续更新式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去拐杖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逻辑能力,对创意设计合理性、可行性、应变性、综合性具有实践能力。课程采用教师教授,学生实践、企业导师指导并行的教学方法。授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创意设计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及实践能力三维融通的教学体系,校内外导师协同教学,共建教学计划、过程控制课程评价、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展示教学、分享孵化成果,保证教学质量形成教学机制。课程创新为2个解决1个深入,解决学生创意思维固化,建立创意价值观及创意逻辑、达成设计目标。解决艺术生撰写创意文案能力,强化设计表述能力。深入产教融合优化教学效果,引企入校,引才入企,校企协同,研教评教。

教师教授,学生实践、企业导师指导并行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为让学生能直观地进行课程学习,增加对创作设计及表达认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观摩企业及互动交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为契合行业人才需求,课程采用项目团队协同开展创意设计教学实践,并将创意设计方案执行的成果成效自我测评,检验创意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服装产业、企业的互动来检验实践成果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为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在课程中不断进行学生、教师团队和企业导师间的讨论交流和沟通,通过学生课程提案汇报、导师团队点评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组织实施课程内容。



《创作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创作作品的评价,以文案表述、演讲答辩、作品展示,进行教学成果的传播与交流,并引入社会资源开展成果的孵化,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课程考核以创意提案课堂汇报成绩、学生团队进入企业提案路演和最终作品展示效果为主要指标参考。从设计创意能力30%、审美能力10%、设计思维15%、规划执行能力10%、交流协作能力10%、创意表达能力25%六个评价维度考察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素养,通过学生对自己方案的路演演讲及最终方案的展示发布,结合时尚行业校内外专家团的点评、评价及对学生方案的接纳孵化情况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创作设计》课程的成绩评价观测点

    通过多元评价评定课程是否解决学生创意思维固化、碎片化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创意价值观,确立创意设计达成目标。解决学生创意逻辑短板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规划、设计表达及设计演讲能力、掌握设计流程、团队协作能力。解决行业领域认知缺失问题,探索产教融合在深化教学效果方面的应用。运用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入模拟实战,校内外导师团队协调评价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意热情及创业能力。

 成果展示、校内校外导师课程评价

(四)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课程经过几轮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由教师团队负责带领学生进行原创产品的设计研发近30组系列、250余款产品参加卓尚集团2019春夏订货会,孵化产品点尚佳众创空间参加四季青原创女装的商业推广活动,同期与线下中国最大的设计师集合平台aninshopstyle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深入推广等行业内外各项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反响。


组稿 | 教务处教研科 服装学院

排版 | 学生学习服务中心 王慧然

投稿及咨询 | jwc@zstu.edu.cn


浙江理工大学教务处微信服务

         厚德致远  博学敦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