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学习研究丨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张琪:人机共育将成新时代教育新景观

余娟 在线学习 2022-06-21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手段,也推动教学环境日益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在线教育的深入融合与创新应用,会促使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实现全面数字化,催生高教育质量与高内容适配的教育体系。


文/《在线学习》新媒体撰稿人  余娟



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张琪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极大地推动着智能化教育形态的发展,成为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安徽省教学名师、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琪认为,在“人机协同”的双师模式下,教师将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育人”,“人机共育”将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新景观。而欲保障在线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遵循认知规律 重组教与学时空 


在线学习  

您曾在示范课中提到,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是在线教学的本质特征。好的在线教学是怎样的?


张琪:好的在线教学,从过程来看,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从结果来看,则是要保障有效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有效的在线教学,首先要体现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师生辩证统一的双方活动。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解读出在线教学的两个核心特征:第一,教与学是时空分离的,师生的双边活动不如面对面时那样方便和顺畅;第二,它更多地面向具有差异的学习者,尤其是继续教育领域的学习者,所以良好的在线教学必须基于对学习者的充分关注和对学习者认知特征的充分考量。

要做好在线教学,必须遵循在线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通过有效的设计和组织实现教与学的时空再组合,使学生的关注点从人机之间的操作交互拓展到概念的交互。近年来,在线教育或远程教育的一个研究重点就在于,对良构领域或非良构领域给予不同的支持和服务。比如,对于良构领域的交流或浏览活动,我们可以给予导航类或讨论类的支持;而对于非良构领域,如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及评价类的知识,可以提供知识图谱、问题表征和协作讨论等方面的支持,只有将这两个因素进行科学的整合,才能达成良好的在线教学效果。

另外,在线教学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效的在线教学更多是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与线上线下场景的融合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具备教学流程的逆序转换的思维。其次,由于在线教学处于准分离的状态,教师应当让学生产生身份认同感。比如我在教一个班级的课程时,初期会安排破冰行动、小组建设和学习契约等活动,营造比较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再次,教师在课程中期需要聚焦有效策略的引导,让学生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角色扮演和辩论中实现知识的生成与建构。最后,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对不同类型知识对应的技术支撑手段有精准的把握,并特别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温情的在线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切与回应。此外,有效的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所以学生自身也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在线教学得以高效开展的基石。


培养教师数据素养 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线学习  

您认为互联网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张琪:解答这个问题,先要理解个性化的定义。我觉得从形态看,个性化有两方面的内涵。一种是更为普遍的认识,即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另一种则是匹配学习场景,根据学习发生的地点进行内容适配。

后疫情时代,中国的互联网学习正处于一个加速演进升级的时期。

一方面,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得到了师生、管理者以及教育服务供给者的充分重视,这种基于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在线教学设计和智能服务,推动了互联网学习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变革,促进了学校的转型和课堂的革命。个性化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特征:在学前教育阶段更多地体现为幼儿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亲子活动;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体现为打造智慧校园或智慧课堂,构建以人为本的智能学习环境;在高等教育阶段则体现为金课、混合式教学等。

另一方面,由于当下互联网学习环境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所以提到转型升级,大多数指的是智能技术的普适化应用,即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包括不同的场馆以及家校协同方面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服务,使这种基于场景的适配型学习成为可能。

此外,在线教学的个性化还体现在区域层面的统筹推进上,即各地区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加速本地区的在线教学进程,打造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互联网学习新格局,并尝试贯穿教学的各环节。

在我参与编撰的《中国智慧教育区域发展研究报告2021》中,对于个性化教学也做出了一些解读:新技术塑造教育未来生态,新兴技术与工具的应用将有效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教育公共服务的新格局将会以新的形态达到供需平衡,使得教育更加易于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智能教育将有力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在线学习  

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个性化教学?


张琪:首先需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教研培训。一方面,要丰富教师关于在线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指导教师更好地运用在线教学工具,比如培训教师如何使用交互、留言、数据、服务、反馈等功能,并懂得何时、在哪些场景下使用它们。

另外,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上面提到,在线教学要更多地体现出教学流程的变化,教师需要通过理解和分析学生的过程性数据来了解他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分层教学,开展数据驱动的教学。围绕课程的设计、资源的开发、学习分析工具的运用,包括智能的评价等开展教学,这应该是未来一段时期对教师开展个性化在线教学的新要求。


共享优质资源 孕育终身学习场域


在线学习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您认为在线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哪些表现?如何借助互联网来提升教育质量?


张琪: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机会的平等,从而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之前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并进入从有到优的阶段,不论是数量、科学性还是规范性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例如,最近上线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不仅有丰富的学科资源,还囊括了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服务、就业指导等资源,全面促进了学习机会的平等。

这种弹性的、开放的全民学习生态,不仅释放了学习的潜能,还促进了多元智能的发展。当前,在线直播课堂、同步课堂、“三个课堂”,以及慕课(MOOC)、私播课(SPOC),包括云教室、双向视频平台等众多教学手段和措施,共同搭建了全媒体的生态架构,使得发达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能有平等接受高质量学习的可能。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教育运营模式的变化,为遵循科学教育规律的在线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并有助于形成具有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即“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

另外,从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在线教学孕育了全民终身学习的场域,它更多地具备了文化性或者浸润性的特征,使学习成为伴随我们终身成长的一种能力和品质。公民具备这种自主学习、非正式学习、全纳学习、移动学习的能力,将有效地助力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就互联网提升教育质量而言,我觉得最明显的是在线教育和教与学过程的紧密结合。从资源本身的质量来说,目前在线教育资源的数量、建设的水平,以及与教学场景的匹配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了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的变化,出现了很多跨校、跨区域的教研团队,这种产、学、教、企联动的支持服务的团队改变了学校教与学的方式,同时能够通过分析日常的在线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对学生进行更精准的评价,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在线教育理论的发展,在“学分银行”等认证机制的推动下,在线教育会释放出更多的潜能,将不断推动“互联网+教育”的进程。


依托顶层设计 从无序走向有序


在线学习  

今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您认为这会对在线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琪:数字赋能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特征,数字化转型的程度直接决定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促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该行动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从理念上看,事物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有序的引导。国家的顶层设计,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合规化发展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帮助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走出偏狭和局限性的误区,从本质上明晰在线教育的变革规律、把握“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方向。随着资本的退潮,市场竞争回归理性,优秀的在线教育企业会脱颖而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举措。它能更好地支撑优质资源共享, 强调在线教育要回归到学校主体,具有战略意义与典型示范价值。

我认为,在线教育的深入融合与创新应用,会促使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实现全面数字化,催生高教育质量与高内容适配的教育体系。“双减政策”后的在线教育,应该关注业务的多元化布局和创新,并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关注家校协作、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与终身学习等领域。


人机协同发展 技术赋能教育


在线学习  

您如何看待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的双师模式?


张琪: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的双师模式,应该是未来若干年课程实施的一个方向。这种新型的双师模式在原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增加了机器的智能,运用智能机器提供重复性、标准性的服务,使教师的智慧能够更多地用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并通过这两者的有效协同来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这种课程组织形态下,师生的角色会产生一些变化,但仍旧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因此,教师要具备智慧教学的理念,提升智能学习应用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精细化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教师需要依据学习者的不同层次水平设计相应的分层教学设计、课堂策略设计、课后与服务,善于分析决策、策划活动以及进行教学干预,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学习信念,并帮助学生建立内部与外部社会网络。

这几年我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的编撰,面向新时代,今年我们新开辟了一个单独的章节叫做“技术赋能教育”,主要聚焦学习分析、人工智能教育、虚拟现实教育三个关键领域,对其现状、进展与实践展开描绘,我负责了其中学习分析领域的撰写。另外,我的团队在国内出版了首本《学习分析技术与方法》教材,建立的省级金课被收录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总之,加快在线教育的转型和智能升级,推动建立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已成为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4月刊(总第80期)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